logo
为何许多网红景点总是“先爆火,后失控”?
时间:2025年05月01日来源:红网

近日,四川绵阳游仙区仙鹤镇帽儿山上的麦田遭游客踩踏破坏引发关注。航拍画面显示,一个月间麦田被踩得伤痕累累。农户唐先生称,一些游客不听劝阻在麦田里拍照,加上干旱的气候条件,才出现了航拍画面中的一幕。仙鹤镇政府工作人员表示,这是一个免费的打卡点,后续将考虑和承包户协商补偿事宜。

随着社交媒体的普及,“网红打卡地”成为乡村旅游发展的新热点。这些因网络走红的景点,吸引大量游客前往打卡,在短时间内为当地带来可观的流量和经济效益。但这种网红经济模式,也给乡村旅游带来诸多问题。此次网红麦田被踩踏事件,便是一个典型案例。游客为追求拍照效果,肆意践踏麦苗,无视农民的劝阻和粮食的价值,导致麦田受损,影响收成。这不仅损害农民利益,也暴露出部分游客文明素质的缺失。

从青海网红公路游客堵车拍照,到杭州粉黛草花海被踩秃,类似事件早已反复上演。为何许多网红景点总是“先爆火,后失控”呢?当地相关部门也应深刻反思。一些地方只考虑到了一时的流量热潮带来的利益,却忽视了生态承载力,更没有制定有效的管理措施加以预防。于是就形成了“先爆红,后失控,再补救”的现象,但是群众利益、生态环境等绝不能成为流量的牺牲品。

由此可见,管理者制定并落实有效计划至关重要。比如可以制定事前预案,对环境承载能力做提前预估;实现管理手段科技化等。

更值得警惕的是,“网红经济”制造了一种虚假繁荣:游客拍完照就走,消费或许仅限于一瓶矿泉水、一顶草帽道具;商家赚完快钱就撤,连垃圾桶都懒得多放置几个;年轻人看到家乡突然爆红,一窝蜂回来摆摊卖土特产,等热度消退后又再次离开。这种“流量依赖症”,容易让乡村陷入“热闹—破坏—萧条—空心”的循环。

乡村旅游的发展从来不是一场“谁红谁赢”的游戏,而是一场需要敬畏自然、尊重规律的长跑。我们不应追求流量狂欢,而要追求生态长远发展。

高心怡

原标题:麦田沦为“流量牺牲品”:网红经济究竟是解药还是毒药


推荐文章
热门文章
友情链接:人民网 新华网 记协 央视网 国际在线 央广网 光明网

 

投稿邮箱:newsmdm@163.com   监督电话:010-64620336    人员查询

 

版权所有:民生生态 法律顾问:上海嘉富诚律师事务所徐荣   本站内容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

 

  京ICP备20024567号-3  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-20202764   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(京)字第16535号